第一百一十八章 圣人的烦恼(第2页)
回到家中,步入正堂,刚刚落座,便见儿子王守仁碎步进来,行了个礼:“孩儿见过父亲。”
“伯安啊。”
王华笑了笑,压压手:“来坐下,殿试的策论,预备得如何?”
殿试还有两个月才举行,所以并不急,不过许多金榜题名的贡生已经开始磨刀霍霍了,王守仁也不例外。
王守仁摇摇头道:“今日儿子在长考。”
考就是思考的意思,前面加了一个长,就令王华吹胡子瞪眼了,也就是说,你这一整天,都在琢磨乌七八糟的事。
“噢?你有心事?”
对于这个脾气古怪的儿子,王华有点力不从心,却不得不耐住脾气。
王守仁一脸肃穆地道:“听说,贡生徐经,跳楼了。”
王守仁皱眉,人家跳楼,与你何干?就为这,你竟琢磨了一天?
见父亲的脸色不好看,王守仁又道:“据闻,是求拜方继藩为师而不可得,因此才做出如此失智的行为。
好在吉人有天相,伤势倒是无碍,他也终于遂了心愿,拜入了方继藩的门墙。”
王华忍不住道:“伯安,殿试才是正经。”
“这也是再正经不过的事啊。”
王守仁争辩道:“《礼记?大学》之中有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熹夫子云:‘物者万物也,格者来也,至也。
物至之时,其心昭昭然明辨焉,而不应於物者,是致知也。
’,是以,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也。”
“……”
但凡是这个时候,王华大抵是一脸无言状,哭笑不得。
可王守仁很认真:“朱熹夫子之言,是令我们通过观察,去探究世间的道理。
正所谓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方继藩这个人,儿子有一点不明白,为何会有这么多人,拜他为师呢,何以他在京中声名狼藉,甘愿追随他的人,奉他为师者,竟有欧阳志、唐寅、徐经诸如此类的贤才,儿子心里生了疑惑,却没有人可以为儿子解开这个疑惑,因而儿子便想到方继藩,或许……可以从他身上,领悟到某些道理。”
王华气得差点没有吐血:“此人又有什么好深究的,你啊,心思放在正途上。”
王守仁却显得不认同:“父亲曾经说过,只要儿子金榜题名,便不再约束儿子了。”
“……”
王华无言,当初为了让王守仁乖乖读书,参加科举,王华确实和王守仁有过这样的约定,可谁料到……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