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察铁矿(第2页)


    像倭人开挖的铜矿与金矿,产量更低,这是本身铜矿与金矿产量低的原因,还有就是那两个矿开采的难度更大。
    既然不能往矿下派出更多的人,那就只能让采挖的效率提高上去,这才是提高的方法!
    问题太多,必须要一个个解决。
    梁川并没有在矿上呆太久,问题不是一直在矿上便能解决,也不是完全必须依赖他来处理,现在许多事只要自己找到矛头,把问题指出来,许多人都能想到解决的方法。
    问题无非是人的问题,硬件的问题,还有就是生产方面的问题。
    处理矿上的人际关系,还得靠管理方法与方式!
    目前的政策还能得到大部分的认可,基于目前的情况大家的收入不高,大家的生活条件也差不多,所以大家的想法不会太多,大家都是同一个起跑线,都是穷得好好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所有人想法还比较单纯朴素,但是工分这样的制度肯定也不会长久。
    目前工分的制度就只有五千分,可以兑换的东西也不多只有房子这一样东西,这房子最多四年的时间,许多人就能换到房子,到那个时候,便再难用工分的制度来激励所有人!
    梁川也在考虑,下一步工分要用在何处!
    梁川的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每一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无非是衣食住行,这些行业大多是由招商集团与后勤集团垄断,梁川打算在这上面作文章,只要大家吃的用的住的都必须从公家处获得,那就只能依赖在公家,工分便一直能沿续下去!
    衣食住行还是小需求,真正大的需求,是医疗教育这些方面!
    教育在岛上的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而且岛上与中原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岛上没有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就是封建时代的糟粕吗?
    说这种话的人就是傻蛋!
    隋朝为什么能被评为华夏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就是他们创造性地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只能依靠门阀出身来晋仕的制度,让毫无出路的平民学子也有报效国家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虽然这套制度在唐代还是扯淡,大部分的权贵依旧可以通过操作牢牢地掌握着各种权力,但是大部分人已经看到了那黑暗中的一丝希望。
    天门已开,却未大开!
    任何的制度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有一个漫长的发展与完善过程,唐乱依旧是那人问题,底层的士子宁愿支持安氏史氏等乱臣,让他们来打破这个制度,为自己正争找出路,所以安史之乱在两个带头大哥死后几十年,依旧得不到解决,而是让宋朝给完结,就是因为赵官的官人们他们与士大夫共天下,读书人终于有了翻身的机会!
    梁川现在可以立足,那是因为他得到了岛上最大的两股势力的支持,一是商人,二是农民。
    读书人在岛上还没有出头的机会,梁川更没有给他们出头的机会,但是这样的问题同样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飞跃,当百姓的衣食温饱问题被解决之后,他们便会开始寻求精神方面的解放。
    。
    社会的转型便开始了!
    社会的发展是压不住的,民智会开,把老百姓当成牛马,最后只会自己被时代淘汰。
    梁川可能看不到那个时代了,人的生命太短,于史如鸿驹过隙,渺小得如同瀚海中的砂粒,他不可能长生不死,也不可能永远霸着这个‘东家’的位置!
    夷州岛东主的这个位置,将来有一天他可能交给自己的儿子,或是交给梁家军当中更加出色的人也不一定,历史一次次地证明,任何想永世代代的人都会被历史抛弃,梁川只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能过得好一点,这日子便不错了!
    只有强大的家族,没有强大的王朝。
    。
    老朱家够强吧,爱新觉罗家家教够好吧,依旧守不住这江山,能好一年算一年吧,也不强求。
    不过,这已经是非常苛刻的要求了!
    与其让民智自己开,不如梁川自己引导一把!
    科举不是糟粕,相反,科举是一把利器,一把强国的神兵!
    只是看什么人拿着这把剑,把这武器用在何处,神剑斩向黑暗的话,便能迎来黎明,要是斩向黎民的话,那就让百姓永远翻身之日!
    岛上现在基层组织架构是实行后世的基层自治制度,但是这样的制度也需要以人为基础,这些人要从哪里来,只能从百姓当中来!
    梁川第一批选用的人虽然名义是当地的百姓选出来的,但是梁川自己都能看得出来,这些人就是与自己最亲近的那一批人!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