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各有优劣(第2页)


    若能生擒赵匡胤,吴国无疑将占据战略上的绝对优势,胜券在握。
    然此局,犹如象棋盘上的一场生死博弈,双方的帅都深处险地,车、马、炮等棋子亦已深入敌阵,每一步棋都关乎全局,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苏宸目前所率军队,士气高昂,火器犀利,此乃其优势所在。
    然而远离大本营,兵源补充、粮草供给皆成难题,此乃其软肋。
    战场之上,胜败往往一念之间,若战事不利,士气一旦受挫,便可能如多米诺骨牌般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全军崩溃。
    而逃生之路遥远,更添了几分危机。
    “我们也算置死地而后生了。”
    苏宸进入宿迁城,带来十万大军,他要在这里,指挥前线大军,东路、西路、中路,三军合围上来,围歼赵匡胤、曹彬的军队。
    但是,北面的援军已经离开汴京,在十多日之后就会抵达,苏宸要率先面对大宋援军的进攻,然后才是围攻赵匡胤。
    但赵匡胤也可能掉过头北上,与援军夹击苏宸,双方比的就是时间。
    “传令下去,召集各军都虞侯及以上将领,速来议事!”
    苏宸打算跟诸将仔细推演一下战斗方案,如何巧妙争夺时间,击退汴京来的援军,等待南方吴国的援军抵达,现在兵力明显不够了,而当地的征兵暂时还信不过。
    临淮城外,赵匡胤携党进、石保吉、慕容延卿、政忠左等一众将领,率七八万禁军精锐,浩浩荡荡抵达北门。
    曹彬早已闻讯,亲率众将出城迎接,恭恭敬敬地拜见赵官家。
    “不必多礼!”
    赵匡胤摆手示意,眉头紧锁,神色间难掩焦虑,“如今局势危急,我等需即刻入城,共商破敌大计。”
    这几日,赵匡胤行军途中夜不能寐,满脑子都是如何破敌的良策,却始终未能寻得万全之策。
    曹彬见状,心知赵官家忧心国事,无暇客套,便立即陪同圣驾进入临淮刺史府,将其作为临时指挥所。
    临淮刺史梁凯得知赵官家驾临,心中既惊又喜,却又因紧张而手足无措,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启齿进言。
    待众人落座,赵匡胤便迫不及待地向曹彬询问起当前战况如何?
    曹彬不敢有丝毫隐瞒,如实禀报“前日我军不幸遭遇新败,如今淮河防线已告失守。”
    “什么?!”
    赵匡胤闻言,脸色骤变,心中愈发沉重,“淮河防线失守,那吴国的援军岂不是可以长驱直入,肆意践踏淮南、淮北之地?”
    曹彬硬着头皮,继续说道“眼下局势的确岌岌可危。
    不过,若能设法说服潘美临阵倒戈,或许我等还能峰回路转,一举歼灭所有北上的吴军。
    到那时,即便是苏宸,也难逃一死。”
    此言一出,帐内众人皆是一震。
    赵匡胤目光闪烁,似乎在权衡这一计策的可行性。
    然而,说服潘美这样的名将临阵倒戈,又谈何容易?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