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青鸟加更求粉红票


    窦昭望着正屋前两株高大的玉兰树,恍如隔世。
    她笑着对素心道:“走,我们去看看崔姨奶奶去。”
    素心一颗紧悬着的心也落了地,她笑着拉住了窦昭:“好小姐,您还是先梳洗梳洗再去吧!
    您看看您现在这个样子,只怕崔姨奶奶看见了又要担心了。”
    窦昭低头,看见丁香色的绣鞋上沾了好几个泥点子。
    她不禁失笑,由甘露服侍着洗了个热水澡,绞干了头发,这才换了身衣裳去了祖母那里。
    红姑早得了信,撑着伞在门口等。
    见着窦昭,笑盈盈地曲膝福了福,问起田庄的事来:“怎样?庄稼还有救吗?”
    “只能指望秋玉米了。”
    窦昭说着,和红姑进了正房。
    祖母坐在临窗的大炕上,听着话音已经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问了各家受灾的情况,怎么处置的,村里人都说了些什么。
    窦昭一一作答,宋墨的事自然是只字未提。
    祖母把窦昭夸奖一番:“……没想到你在农事上这样有天赋!
    这件事也处置得很好,等雨停了,你记得跟陈先生说一声,每家每户发十斗玉米面,先把这几个月度过去了再说。”
    “陈先生有急事,去了京都。”
    这是和陈曲水事先商量好的说辞,“他老人家年轻的时候受过一个朋友的恩惠,如今这朋友遇到了难事,陈先生赶了过去帮忙,恐怕要到秋天才能回真定。”
    祖母不疑有他。
    只是担心陈曲水走得这么急:“看来这件事非同小可。
    寿姑,你应该给你父亲写封信,就是帮不上忙,有个熟人。
    胆子也大些。”
    又问她,“你送陈先生程仪了没有?陈先生身边是谁在服侍?他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您要多照应着点。”
    祖母待人真诚实在。
    没有一丝虚伪。
    窦昭在心里感叹着,笑道:“您就放心好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不会委屈了陈先生的。”
    实际上的确走得急,又因为是和宋墨一起走的,陈先生孤身上路,身上只带了窦昭等人七拼八凑的十两碎银子和二十两银票。
    还好留了几件衣裳在田庄,要不然连换洗的衣裳都成问题。
    宋墨理应承担起陈先生的吃穿嚼用才是。
    窦昭气愤地想着,还是担心陈先生受了委屈,段公义去账房支银子的时候,她吩咐段公义:“想办法给陈先生送一千两银票去。”
    她在京都住了十几年。
    深知京都居,大不易。
    段公义应了,听了窦昭的吩咐按照谭老太爷的喜好买了些补身体的药材之外,还买了几幅字画、几本古藉送到了谭家庄。
    谭老太爷已年逾古稀,听说窦昭派了人来看望他,拂着齐胸的雪白胡子呵呵直笑,对孙子谭举人道:“这位窦四小姐有点意思。”
    谭举人只在一旁陪着笑。
    谭老太爷就问起那孩子。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